第三波TikTok大规模封店来袭,被封原因很可能是这个!
分
享
2022-07-01 11:15
TikTok史上大规模封店又双叒来袭!这已经是TikTok第三次大规模封店了!
TikTok 史上大规模封店又双叒来袭!这已经是TikTok 第三次大规模封店了!
防线不断收紧、合规迫在眉睫,一起了解一下TikTok 封店可能的原因,及一些避免封店的方法吧。
TikTok 封店事件梳理
4月14日前后,TikTok 重点打击F牌和侵权店铺;突发!一夜之间,TK店没了?
5月16日前后,重灾区则是在批量囤积店铺的玩家;
6月27日至今,又有一大波店铺被封店掉。
上面就是本次封店收到的通知,可以看到原因是发布假货、山寨商品的潜在风险。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做了一遍摸底,发现此次被封店的人,都是那些店铺下来后,压根没上传过产品的人,所以不可能存在售假行为。
推测这次封店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清理一些没有真正活跃的店铺,并打击上一次开放自注册后大量囤积店铺的人。
被封店的大冤种们该怎么办
收到封店邮件的同学注意了,虽然被封店了,但是还可以试试以下步骤,死马当活马医。
1.点击邮箱里面的链接进去申诉:
https://seller.tiktokglobalshop.com/ticket
2.手上如果还有其他没被封店的店铺的话赶紧上传产品;
3.抓紧把新手任务做完;
4.之后每个月至少登录三次,并且上传或者更新产品,有条件的话可以拍短视频挂小黄车出点GMV,或者绑定一个达人号直播一下。
这次侥幸逃过这波 TikTok Shop 大清洗的卖家们请注意了!赶紧自查,了解 TikTok Shop 那些不能踩的“红线”,及时更正,小心“踩雷”!
什么样的行为会违反平台规则?
根据 TikTok Shop 平台的相关规则,采取违规管理措施的四个主要领域为(包括但不限于):
1、卖方资格认证
例如:
缺少营业执照;
缺少品牌授权(如适用);
缺少经营许可证;
卖家资质证明过期。
2、客户服务和订单履约
例如:
商家延时履约率是否低于4%;
24小时内首次响应;
请求客户取消订单情况;
卖家取消订单率。
3、产品合格证和资质
例如:
经核查,发现仿冒、造假、伪造或盗版商品或内容;
造成严重财务影响的知识产权侵权可能导致民事处罚;
非法复制、盗版、伪造的商品;
有意、无意或涉嫌不当使用品牌IP(尽管商品本身是正品);
卖家提供的大部分商品或内容侵犯他人的权利或知识产权 ;
未经权利人许可使用品牌 。
4、Listing相关
例如:
产品错误归类;
禁用产品详细信息;
不适用产品详细信息。
违规管理措施
针对卖家不同的违规行为,TikTok Shop 平台还设置了违规分和节点处罚体系。
卖家可前往店铺诊断(Shop Health) 查看店铺安全等级和账户违规管理措施。店铺表现(My Shop Performance) 板块会实时展示店铺绩效指标。
如有违规情况发生,违规记录(Violation records) 页面也会更新违规提示。
提醒各位卖家朋友们:只有在平台的规则下展开经营活动,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跨境合规经营已是一个必走的道路了,无论是亚马逊封号,还是TikTok Shop封号,经营合规化似乎已经在平台间达成了一种共识,商家也更应该向合规化靠拢,这样才能走的更远,走的很好,通向“罗马”的大道才会越走越宽。
热
门
精
选
出海能救喜茶吗?
喜茶出海5年,战绩如何?
微软AI全家桶上新啦,GPT-4进军程序员大本营GitHub
全球最大开发者社区GitHub宣布,推出由GPT-4驱动的编程助手工具Copilot X。由于该社区早在2018年已经被微软斥资75亿美元买下,所以今天的更新也是“微软AI全家桶”的最新篇章。
硅谷银行暴雷后,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Kredivo获亚洲最大规模融资
他们将会使用这笔资金建设线下网点,并向竞争激烈的印尼数字银行领域扩张。
从一篇博客到最大的SaaS社区,他是如何做到的?
如今人山人海的SaaStr大会,是从2012年的一篇博客起步的。Jason Lemkin通过分享自己成功的创业经验,成就了SaaS行业最大的社区——SaaStr。
印度和新加坡打通数字支付了
跨境小额汇款在未来是一种必然趋势,完全替代传统的跨境结算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尝试和实践。
Temu狂飙,卖家分化:有人利润高过亚马逊,有人一单赚不到一块钱
玩转Temu,先拿捏好供应链。
高压5小时,TikTok的生死之战
一场“鸿门宴”。
推特需要广告商,广告商却开始不再需要推特
推特的困境。
ChatGPT推出插件,联网自动更新数据,剑指程序员
比技术、比场景理解,还要比速度,入局AI的水位,已经被OpenAI拉高。
16个免费的Facebook营销工具,必须收藏!
Facebook 是电商卖家的一个流量来源。除了 Facebook 自有的工具外,卖家还可借助第三方工具进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