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鲨出海
免费使用

中美大厂,缠斗电商

跨境电商

2023-01-16 11:36

对于中国电商而言,下半场早已开启,但远未结束。

2022年,美股道琼斯指数跑赢纳斯达克指数,这并不常见,2009年以来只发生过三次。


前者以大型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为主,后者成分股多为成长性科技股,因此这也意味着美国科技企业的增长势头受挫。


为此,急寻新增量的美国大厂在中国出海平台的示范作用下,都在评估并采取行动进军社交电商,加码短视频销售,以此应对广告营收下降、线上购物增长放缓和价格竞争加剧的局面。


也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出海平台的加入,未来美国本土的电商竞争将更加激烈。这也是中美科技企业为数不多的,可以在全球开展公平竞争的领域。


事实上,多年来中美电商一直在缠斗,从未有停歇。但相比十余年前,主战场早已不在中国。


与此同时,国内大厂对于电商的投入也丝毫不敢松懈。以电商为主营业务的,积极出海百折不挠;不以电商为主营业务的,也将电商视为第二增长曲线,历经波折而不悔。


那么,中美大厂为何都将电商视为“必选项”?如此缠斗又为那般?


引领


从宏观视野看,中国电商一直在进化,并领先世界发展。


截至目前,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效率最优、商业模式迭代最快的电商市场,并已连续5年社零占比保持在20%以上;多足鼎立的格局也促使创新不断,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等均起源于中国。


美国则不同,虽然是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但2018年以前由于快递运距时长、购物习惯等问题,增长率一直低于全球电商增长率,社零占比也常年低于15%直到2019年,美国电商的增长速度才快于全球电商,并在疫情期间得以爆发。


中美大厂,缠斗电商


随着2021年6月左右疫情缓解,线下零售业复苏,美国电商增速回落,连续四个季度个位数增长。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才恢复到10.8%,但销售额仅占零售总额的14.8%。


中美大厂,缠斗电商


与此同时,美国通货膨胀达到四十年来的最高水平,令每一个电商环节的价格都在上涨,如运输、获客成本等,压力之下只能转嫁到卖家身上。


以亚马逊为例,据Marketplacepulse数据,自2020 年以来其物流费用已经提高了 30% 以上。但在内部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亚马逊还要对外维持低价格,以讨好消费者。


亚马逊维持“低价策略”的重要保障,是基于中国供应链优势的中国卖家。因此,中国卖家由被“大规模封号”,转为灼手可热,美国电商平台也开始争夺中国卖家。


如沃尔玛,截止去年底有超过25000 名中国卖家入驻沃尔玛电商平台,在沃尔玛新开店的卖家中,中国卖家占到了40%。


青睐中国卖家的还有微软。


去年9月16日,微软首个跨境电商平台Buy Direct启动美国站线上招商会。微软表示,该产品主要是赋能中国优质品牌、产品和供应商。


事实上,全球跨境电商认可“中国机遇”,早已成为共识。如谷歌联手京东招募中国商家,eBay发布“千帆计划”扶持中国品牌等。


但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随着中国出海平台的崛起,也促使美国电商的发展发生着微妙的改变。


据Marketplace Pulse数据,在第三季度,亚马逊的广告增速快于Pinterest、Snapchat、Twitter等社交平台,但从历史上看,社交平台增速更快。


中美大厂,缠斗电商


比较名单中没有TikTok(未上市无财务数据),但Marketplace Pulse认为,其广告收入可能比上述三家社交平台更多,增长也最快。并预测未来五年里,人们的购买渠道/方式,将逐步转向社交平台。


在美国,TikTok正从一个发现工具转化为一个购物平台,2022年在美国的消费者数量增长了72.3%,达到2370万人(Marketer数据)。


另据TikTok官方数据,2022年1月2日-12月13日,其在全球开展超过286万场直播,消费者与商家累计互动超过80亿次,产生GMV转化的跨境电商短视频超过243万条。


另一个正在成为消费者新宠的是美版拼多多Temu。


Sensor Tower数据显示,Temu是11月1日至12月14日期间美国下载量最高的移动应用程序。Temu的11月份销售额也比10月份增长了约四倍,在“黑五”期间日销售额达到了700万美元(YipitData数据)。


还有来自中国的快时尚平台Shein,被西方媒体认为是“中国服装厂与西方z世代客户之间的纽带,其关键创新之处在于将供应链优势融入了一种令人愉悦的体验中”。


Marketplace Pulse在一份报告中认为,在西方,网购大部分是拟物化,亚马逊作为拟物化时代的代表,更像是一个购物搜索引擎。社交电商或许是这之后的第二步,二者将并行发展。


所以,来自中国的社交电商,短视频销售的成功,可能正在引领美国电商做出某些改变。在二十年前,引领者是美国电商。


缠斗


在中国电商发展史上,有两个时刻值得铭记,一是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规模首次超越美国,二是2019年亚马逊退出中国。


两件事都宣告了外国师父又一次败于中国门徒。


1994年,亚马逊成立,2004年,亚马逊收购卓越网进入中国;同年元旦,京东正式踏足电商之路。此前一年,淘宝成立并上线了支付宝,彼时,中国网络购物零售额仅有45亿元,淘宝的年营收为10亿元,京东只有淘宝的百分之一,亚马逊全球年营收已达到70亿美元。


2008年天猫成立,2010年速卖通成立,标志着阿里的业态模式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电商对抗亚马逊的中坚力量。


腾讯、百度也不甘落后。


2006年起,腾讯先后推出拍拍、QQ网购、易迅三大平台,2007年百度成立电商事业部,至此BAT全部入局,此后酣战不休。


但腾讯、百度的电商之路走的并不顺遂,2012年腾讯拥有4.5%的市占率,可能是截至目前史上最好成绩。


中美大厂,缠斗电商


虽然被认为没有电商基因,但腾讯、百度的电商梦并未破灭,之后一再卷土重来。


这一年,号称电商史上最惨烈的“815”价格战开打,刘强东在微博向国美、苏宁公开宣战,后者随即迎战。


京东物流也在当年注册,首创的“211限时达”后来成为电商配送的标杆。不过,重资产的“仓储式物流”模式,也令京东物流连亏了14年。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加速发展,以微信、小米为代表的软硬件随之崛起,电商正式进入“流量”时代。


次年,中国电商步入跨境元年,天猫国际、聚美优品、网易考拉等开始疯狂投入资源。


到了2016年,中国网络经济整体进入移动化时代。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年消费者网购支出为51710亿元,超过美英之和。


此时,亚马逊在中国的电商梦早已破碎,市场份额从最初的20%跌至1.3%。


等到亚马逊退出中国的前一年,也就是2018年,其市场份额仅剩0.6%。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同年已达到7.8%,确立了与天猫、京东三足鼎立的电商格局。


中国电商渗透率也达到26.1%,网购人数6.1亿;美国渗透率只有10.20%,电商交易量也比中国少26%。


这说明,电商从来都不是一门孤立的生意,就如今天中国出海平台、跨境商家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也是基于身后的中国供应链优势,是一个道理。


不过,亚马逊并非一无所获,其在中国15年的电商经历也收获了大量的中国卖家。


中国卖家在亚马逊TOP卖家中的市场份额,自2017年的16%,攀升至2020年的近50%。虽然2021年出现“封号潮”后,在去年2月降至40%,但到了12月,又回升至45%。


中美大厂,缠斗电商


亚马逊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国卖家数量增长了近三倍,在2022年向全球销售了数十亿件商品,营业额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而Profitero近期对美国13家电商平台跟踪发现,价格最低的不是“性价比之王”沃尔玛,而是亚马逊,比同行平均低13%,比沃尔玛平均低6%。


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是亚马逊围观了“815”之战后,促销和价格战才开始成为其常备选项。这当然是一种进步,或是进化。


执着


今天,电子商务的创新在幕后不间断的发生。如改进的工具、更准确的数据、更好的社交推荐、更快的运输、逆向物流等等。


这些创新的推动力,离不开中美大厂对于电商的执着。


如十余年里,至少计划、启动了5个以上电商项目的微软,其在云基础设施领域率先突破了电商赛道,推出了Dynamics 365 Commerce。品牌方可用于创建产品页面,收集客户评分和评论等。


还有谷歌在过去20年中,四次重启数字购物战略,在10年内拥有五位电商负责人。


谷歌在电商上的短板,已影响到了广告收入。在最近一个季度,有63%的美国消费者直接在亚马逊上搜索产品,像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却排在第二位。


中美大厂,缠斗电商



在过去三年里,亚马逊每个季度的广告增速都超过了谷歌,在2022年(自然年)第三季度达到了25%,谷歌仅有2.5%。


中美大厂,缠斗电商


现在谷歌的“电商梦”主要寄托在YouTube身上,2021年宣布要把其打造成购物平台,并在去年11月份扩大了平台内的电商功能。


同样境遇的还有Meta,同期广告收入同比下降3.7%(含instagram)。


Meta受到苹果“隐私政策”的冲击最大,但其漫长的电商尝试并没有带来丰厚的成果。近期面对广告的跌率,还压下了包括直播购物在内的电商野心,转而聚焦与购物相关的广告。


在2022年,除了苹果,几乎所有具备条件的美国大厂都在强化社媒平台的社交电商功能,期待获得新的增长点,以缓解估值暴跌、增长放缓带来的焦虑。


中国大厂也不煌多让。


去年底,百度表示每天有超过1亿人在百度被种草、有上亿人来百度搜索商品。2022年,百度直营电商整体订单量提升了37倍,GMV提升了18倍。

百度的“电商梦”从2007年起算,至今已有16年。


还有社交电商的发源地微博,始自2011年的电商尝试,始终难以“风生水起”。去年10月,微博不再允许用户通过微博小店发布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商品,决定打造自己的电商闭环。


而2018年上线抖音小店,2020年成立电商事业部,2021年提出“兴趣电商”的抖音,雄心至今未减,2022年又剑指本地生活。其1月3日发布报告称,抖音生活服务已覆盖370个城市,合作门店超100万家。


核心业务受到冲击的美团,似乎并未慌张,反手重拾电商,于2022年2月注册了“美团电商”。10月,又将电商板块升级,形成了即时零售+明日达电商的合体。


美团电商之路的起点,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但近期最引人关注的,非腾讯视频号莫属。李彦宏近日在内部讲话中遗憾的表示,“百度没有视频号这样的明星产品”。


不过,在这个电商的“存量时代”,马化腾口中的“全场希望” ,不走抖快老路的视频号,又如何圆梦?


圆梦


据1月10日微信公开课,2022年视频号原创内容播放量同比提升350%,直播看播规模增长300%;2022年直播带货销售额同比增长超8倍;微信搜一搜月活增长至8亿,搜索量同比增长54%。


数据虽很漂亮,但挑战依然很大。事实上,无论中美,社交网络作为广告网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仍未实现向社交商务的飞跃。


一位接近微信团队的机构研究人士认为,视频号“要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以微信生态为基础的独一无二的商业交易生态”,“既做电商也不做电商”。


该人士还表示,视频号目前占上风的是社交推荐,机器推荐的“停留率”并不好。张小龙近两年也多次谈到二者的比较,他认为“社交推荐会让人成长”。


另有媒体报道,视频号已开始向商家收取技术服务费,意味着其电商之路正式开启。腾讯等这一天,足足用了17年。


那么,中美大厂为何都对电商如此“痴迷”?


首先是基于自身的生态优势。如微软、谷歌、Meta、腾讯、抖音等都拥有10亿以上用户。如此级别的生态圈,业务链补全也好,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也好,对企业而言,都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衍生出的,最具社会价值的一个商业模式,其意义早已不是单纯解决购物需求那么简单。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1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从1589亿元增长到4221亿元,这意味着什么呢?


由于地形地貌,中国没有美国式的大农业,多以小农户为主,在农产品销售上一直都是难题。而电商的兴起,则一村、一组、一户都可以开网店自产自销,这和中国农业现状无比契合。


还有跨境电商之于进出口,2021年达到1.92万亿元,5年增长了近10倍;对社零总额,2022年1—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098亿元,占比达到27.1%。


总之,电商助力中国经济发展是不争的事实。而在消费低迷的当下,中国电商的使命无形中又加重了许多。


中美大厂,缠斗电商


从更长远的时间线看,打破全球电商亚马逊一家独大的局面,应该是每一个大厂的电商梦想。


不过,虽然贝索斯在2018年就预言“亚马逊终有一天会倒下”,但迄今为止其主导地位并未受到挑战,中国平台的出海之路也一直磕磕绊绊。


譬如阿里的考拉海购,曾是国内最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去年7月被爆出团队大幅缩编,平台不再升级。allyLikes也被爆下载量大幅下降,新推出的Miravia,前景尚未可知。


还有字节跳动,2021年推出的Dmonstudio只坚持了3个月,快时尚独立站If Yoou也境遇不佳;京东国际去年关停了欧洲业务,裁撤了东南亚部分业务,JOYBUY停止运营。


因此出海虽好,梦却难圆。这就尤显Shein、TikTok、Temu在海外初步成功的可贵。


Apptopi数据显示,Shein是2022年全球下载量最大的购物应用程序,为2.29亿次,亚马逊以1.98亿次排名第四;在美国市场,亚马逊以4700万次位居第一,Shein以4000万次位居第二。上线不到半年的Temu,以1650万次位列第八。


TikTo则继续蝉联移动应用下载量榜首,也是2022年消费者支出最多的App(data.ai数据)。


这值得欣喜,因为不是孤案。而三者的共性是,背靠中国供应链,均有不同方向的创新。这种共性,也令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2020年,刘强东曾表示,互联网的上半场是“全球到中国”,下半场是“从中国到全球”的机会。其实,对于中国电商而言,下半场早已开启,但远未结束 。


出海顾问
管家式陪伴1V1服务, 帮您快速解决出海获客难题!

海外资讯
FAILED

微软AI全家桶上新啦,GPT-4进军程序员大本营GitHub

全球最大开发者社区GitHub宣布,推出由GPT-4驱动的编程助手工具Copilot X。由于该社区早在2018年已经被微软斥资75亿美元买下,所以今天的更新也是“微软AI全家桶”的最新篇章。

跨境电商
FAILED

出海能救喜茶吗?

喜茶出海5年,战绩如何?

跨境电商
FAILED

Temu狂飙,卖家分化:有人利润高过亚马逊,有人一单赚不到一块钱

玩转Temu,先拿捏好供应链。

海外资讯
FAILED

从一篇博客到最大的SaaS社区,他是如何做到的?

如今人山人海的SaaStr大会,是从2012年的一篇博客起步的。Jason Lemkin通过分享自己成功的创业经验,成就了SaaS行业最大的社区——SaaStr。

投融资
FAILED

硅谷银行暴雷后,新加坡金融科技公司Kredivo获亚洲最大规模融资

他们将会使用这笔资金建设线下网点,并向竞争激烈的印尼数字银行领域扩张。

海外资讯
FAILED

ChatGPT推出插件,联网自动更新数据,剑指程序员

比技术、比场景理解,还要比速度,入局AI的水位,已经被OpenAI拉高。

海外支付
FAILED

印度和新加坡打通数字支付了

跨境小额汇款在未来是一种必然趋势,完全替代传统的跨境结算体系还需要长期的尝试和实践。

Tiktok
FAILED

高压5小时,TikTok的生死之战

一场“鸿门宴”。

海外资讯
FAILED

推特需要广告商,广告商却开始不再需要推特

推特的困境。

Facebook
FAILED

16个免费的Facebook营销工具,必须收藏!

Facebook 是电商卖家的一个流量来源。除了 Facebook 自有的工具外,卖家还可借助第三方工具进行营销。

巨鲨出海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   浙ICP备202102765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1002015963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